Home » 大學生 » 澳門高校內地學生狀況調查研究報告

澳門高校內地學生狀況調查研究報告

一、前 言

1. 研究背景

近年來,在澳門高等學校攻讀學士、碩士學位的內地學生逐年增多。據澳門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提供的數據,2005 / 2006學年在澳門就讀的內地全日制學生已達4646人。約占澳門高校全日制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澳門科技大學有3000多人,澳門大學有1000多人,澳門理工學院有200多人,其餘的分佈在旅遊學院、澳門鏡湖護理學院等其他高校。

隨著澳門和內地經濟、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兩地的人員交往和流動愈加頻繁。在澳門的內地生作為澳門城市居住居民的一部分,既受到這個城市的熏陶,也或多或少地影響著這個城市。對於在澳門高等學校內地生這個特定群體的狀況、意願和發展趨勢,應該予以足夠的瞭解、關注和引導。但是有關機構和澳門各界對於有關在澳內地學生的生活、學習、發展等各方面的數據瞭解非常有限,對於希望掌握有關變化的機構、學校和社會各界,深感不便。

受社會文化司、澳門基金會的資助,澳門青年研究協會、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開展了《在澳門學習內地生狀況調查》研究,以填補這個重要的資訊缺口;同時向各界揭示在澳內地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成長發展的面貎,總結他們的總體情況及展望未來的發展趨勢。

2. 研究目的、對象和方法

通過調查研究,蒐集在澳門高校內地大學生學習、生活、發展意願等各方面的數據,從而剖析探討有關在澳內地大學生的整體概況。透過綜合分析及演繹的研究資料,勾劃出在澳門內地大學生各方面的發展趨勢及狀況,供各界參考;為教育部、中聯辦進一步加強對在澳門學習內地大學生的管理和服務奠定基礎。

研究對象為在澳門就讀的內地全日制大學生、研究生(以大學生為主)。其定義為:就讀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澳門理工學院、旅遊學院、澳門鏡湖護理學院等澳門高校的學士、碩士、博士學位之內地學生。

研究以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數據,為保證抽樣調查的科學性,抽樣方法是以配額抽樣為主。研究人員根據幾所高校的內地學生實際人數事先制定各自之樣本配額數,然後在各校內,安排訪問員作便利抽樣之問卷訪談。但由於調查的限制,研究人員無法按照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比例取樣。本次調查取樣以本科生為主,需請留意。

在文獻搜尋中,未發現本澳曾有相關的較有系統的研究。國內在外國留學生群體中曾有一些類似的調查,可以提供參考,但因為澳門地區和外國的歷史、社會等情況的不同,也難以作出具體的引用和比較。因此,研究人員嘗試開展探索性研究,期望逐步開發出一套符合澳門情況的研究內地生情況的課題系統。

調查於2007年11月28日至12月18日進行,以自填問卷方式進行。在5間內地生較為集中的澳門全日制高校共發出問卷625份,回收問卷620份。經核實,有效問卷605份。其中澳門大學144份,其中澳門大學144份,澳門理工學院90份,旅遊學院19份,澳門鏡湖護理學院5份,其他2份。

研究人員將問卷資料輸入電腦,建立數據庫,並以SPSS統計軟件作頻數分析及交叉分析等。

本次問卷調查得到了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澳門理工學院、旅逰學院、澳門鏡湖護理學院內地學生組織的積極支持和協助,在此表示感謝。

其分佈情況詳見表1:

表一:受訪者分佈情況

 

學校

有效問卷數

百分比

澳門大學

144

23.80%

澳門科技大學

345

57.02%

澳門理工學院

90

14.88%

旅遊學院

19

3.14%

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5

0.83%

其他

2

0.33%

總計

605

100.00%

 

二、背景資料

 

在有效受訪的605名學生中,291名(占48.1%)為男生;314名(占51.9%)為女生。其中澳門大學144人,澳門理工學院90人,其中澳門大學144人,旅遊學院19人,澳門鏡湖護理學院5人,其他學校的2人。

攻讀學士學位的578人(占95.5%),碩士學位的12人,博士學位的2人,其他的13人。受訪者以本科學生為主。就讀專業以社會科學、商務管理及法律專業人數為主,有422人,占69.8%;其中又以商務與管理最為集中,有326人,占53.9%。其餘攻讀理學的48人,旅遊及娛樂服務的46人,人文及藝術的38人。

受訪者年齡基本集中在20歲(1987年出生),129人,占19.8%;19歲(1988年出生),215人,占35.5%;18歲(1989年出生),136人,占22.5%;17歲(1990年出生)的也有17人,占2.8%。

受訪者絕大多數來自內地城市(489人,占80.8%),其餘80人來自城鎮(占13.2%),28人來自農村(占4.6%)。較為集中的省市有福建(74人,占12.2%)、廣東(74人,占12.2%)、北京(61人,占10.1%)、上海(47人,占7.8%)。

來澳時間主要集中在2005年(73人,占12.1%)、2006年(159人,占26.3%)、2007年(327人,占54%)。數據顯示,從2001年以來來澳讀書內地生呈逐年急劇增加趨勢,這一發展值得引起注意。

內地生在澳門預計學習時間以四年為最多,有495人,占81.8%;5-6年的有76人,占12.6%。

在內地參加的社會團體或組織主要是共青團組織(383人,占63.3%),6人參加民主黨派,71人參加學生會。

三、基本分析

1. 學習情況

在回答"與您在內地的學習經歷相比,您是否已基本適應澳門的教學模式"時,有482人作了肯定回答,占79.7%;有44人作了否定回答,占7.3%;有79人回答不知道,占13.0%。

關於適應時間,410人(占67.8%)在四個月內;有121人(占20%)在半年左右。

對在澳門學習狀況,如成績、效果等,感到十分滿意的30人,占5%;還算滿意的314人,占52.1%;不太滿意的208人,占34.4%;十分不滿意的32人,不回答的21人。

自我估計學習成績在班里處於的位置,61人認為在前幾名,占10.1%;235人認為處于中上等,占38.8%;253人認為處於中等,占41.8%;認為自己靠後的僅56人。這和多數人認為內地生學習能力整體上要優於澳門生的看法一致。

在學習能力的評估方面,多數學生認為自己沒有困難。見表二:

表二: 學習能力自我評估統計表                                                                                                        

    能力素質 有困難  不確定  無困難 不回答
自學能力(獨立研究) 100   174  313 18
溝通能力(聽說能力) 126 165 296 18
寫作能力  105   170 309  21
思維模式 79                      156  340 30
出勤率 97                       86 406  16
課後學習(時間保障)                      143 205 234     23
團隊協作                                   108 157 306 34

 

 

對於選擇到澳門上學的主要原因,有177人(占29.3%)是要"開拓視野,增長見識";有158人(占26.1%)認為"對到國外深造有利";有123人(占20.3%)是看中澳門的外語教學的環境;有91人(占15%)是因為在內地不能上好學校或好專業;也有43人(占7.1%)是希望在澳門發展,見圖三。

在大學階段的學習中,內地生更願意把時間放在專業學習方面(188人,占31.1%);或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179人,占29.6%);或學習培養其他方面的能力(171人,占28.3%)。願意把時間放在娛樂方面的只有22人,占3.6%。

 

2. 經濟狀況

內地生在澳門學習的主要經濟來源是依靠父母家庭(565人,占93.4%);但也有個別學生依靠自己積蓄或采取其他辦法的。

在澳門學習、生活及其他的全部開支每年大約在6-10萬的有369人,占61%; 6萬以下的有163人,占26.9%;11-15萬的有54人,占8.9%;但也有在20萬(9人)、甚至30萬以上的(6人)。

在澳門學習、生活開支,對內地生的家庭經濟狀況可以承擔的有356人,占58.8%;毫無問題的43人,占7.1%;勉強可以應付的159人,占26.3%;是沉重負擔的有47人,占7.7%。

大多數內地生家庭在當地屬於中等收入家庭(290人,占47.9%)、中高收入家庭(249人,占41.2%)、高收入家庭(39人,占6.4%)。較低收入家庭的有27人,占4.5%。

在澳門讀書最大的三項開支是學費、住宿費、伙食費。

多數內地生贊成在上學期間兼職(428人,占70.1%),對此持反對意見的只有28人,占4.6%;另有148人表示沒意見。

絕大多數學生希望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打工,認為每週時間應控制在10小時以內的246人(占40.7%);15小時以內的182人(占30.1%);20小時以內的107人(占17.9%)。這說明大多數內地生較為理性,希望以學習為主。

 

3. 生活狀況

絕大多數內地生住在學校宿舍(537人,占88.8%);也有采取同學合租(57人)或和異性朋友合住(5人)。

每月在居住方面的開支在1000元以下的138人(占22.8%); 1001-2000元 的401人(占66.3%);2000元以上的大約有60人左右。

每月在伙食方面的開支在500元以下的20人;在501-1000元的191人(占31.6%);1001-1500元的243人(占40.2%);1501-2000元的114人(占18.8%); 2001元以上的37人。這說明大多數學生正餐的標準在20元以下,和普通澳門市民的標準相仿。

內地生和國內聯系的主要方式是手機(395人,占65.3%),其次是互聯網(185人,占30.6%)。

課餘時間的主要安排是上網(287人,占47.4%)、看書(210人,占34.7%)。其他如社交活動、體育活動、社團活動等都極少,這說明內地生的課餘活動比較枯燥、活動圈子狹窄,應引起有關方面的注意。

內地生表示他們最希望參加的社團活動有:交流(174人)、義工(145人)、參觀訪問(101人)、聚會(92人)、講座(90人)、社會服務(87人)、慈善活動(64人)等。

4. 社會融合

在融入澳門社會方面,大多數學生認為"好融入,但有一些困難"(344人,占56.9%);認為"很好融入"的有130人,占21.5%;認為"不好融入,但仍有機會"的115人,占19.0%;認為"無法融入"的16人,占2.6%。
認為與本澳學生或澳門人打交道完全沒問題的134人,占22.1%;有一些問題的369人,占61%;有很大問題的69人,占11.4%;認為無法溝通的23人,占3.8%。

內地學生融入澳門社會的最大困難是語言水準(346人,占57.2%);其次是文化背景(177人,占29.3%)、生活習慣(100人,占16.5%)、經濟狀況(78人,占12.9%)。認為是政治態度的很少(37人,占6.1%)。

內地生對澳門社會感興趣的方面依次是:文化(291人,占48.1%)、經濟(240人,占39.7%)、社會(186人,占30.7%)、法律(42人,占6.9%)等。

對內地生印象最深的2007年澳門社會發生的大事為:(1) 歐文龍事件; (2) 威尼斯人開業。反而選擇"5.1槍擊事件"的並不集中,這可能和澳門本地人的認識有一定的差異,本地居民對民生問題更為敏感。

 

5. 心理狀況

在回答"澳門學習期間,你是否有感到孤獨無援、苦悶煩躁的時候",高達395人(占65.3%)回答"有時有";62人回答"經常有"(占10.2%)。回答沒有的有131人,占21.7%;17人不回答。

"如果有上述狀況,你如何解決?"大多數人會"讓自己逐步平靜"(252人,占41.7%),或"向周圍的朋友、同學傾訴"(196人,占32.4%)、"打電話向家人求助"(63人,占10.4%)。選擇"找校方或老師"的只有6人;選擇"找學生會、社工組織"的只有1人;"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有12人;不回答該問題的有75人。

在遠離家庭、親人、朋友及原有的生活環境,有孤獨無援、苦悶煩躁的情緒是難免的。如何使內地生盡快熟悉並適應、喜歡澳門的生活、學習環境,建立新的友朋群體,校方、老師、學生會、社工組織發揮應有作用,多關心、疏導,這點值得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

 

6. 畢業期待

完成在澳門的全部學業後,有215人(占35.5%)計劃出國深造。希望留在澳門工作的有92人(占15.2%)。有66人選擇去香港深造。而回內地工作的有56人,希望自主創業的有36人,打算回國深造的有20人。目前沒有計劃、目標尚不清楚的有108人,占17.9%。

對未來期望從事的職業類型,有187人(占30.9%)希望成為企業管理人員;有152人(占25.1%)希望從事和本專業相關的技術性職業;有65人希望自己當老闆;有43人願意成為自由職業者;有37人希望進入公務員隊伍。有61人(占10.1%)認為無所謂,沒有固定選項;有47人不回答此問題。

 

7. 對選擇到澳門上學的基本態度

對選擇到澳門上學,認為基本正確的243人,占40.2%;覺得得失各半得的213人,占35.2%;慶幸自己選擇正確的107人,占17.7%。覺得後悔或非常後悔的各有14人,二者總數占4.6%;另有14人不知道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

一些內地生用簡單的語言談到在澳門上學、生活的感想和體會,半數以上回答此題的受訪者覺得澳門是一個中西方思想交融之地,是與世界聯繫的窗口,在澳門上學可以最快的瞭解世界新的理念。但差不多一成的受訪者感到孤單無趣甚至失望。

 

四、總結及建議

根據以上的分析,研究人員總結出以下幾項主要的研究發現:

1. 近年來在澳門學習內地生人數呈逐年急劇上升趨勢,這說明澳門高校對內地學生的吸引力在增加。據有關高校反映,內地生的生源質量也在逐年提高,澳門高校不再是內地落榜生的選擇,不少內地優秀學生也願意選擇到澳門讀書。這與本次調查的結果一致。其主要原因是,澳門的國際知名度逐步增強,內地生希望"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和"由澳門走向國外深造"的願望強烈。

2. 在澳內地生以城市學生為主,來自改革開放較早、經濟較為發達的沿海省市。大部分學生為中等及中等以上收入家庭,經濟條件較好。每個內地生每年在澳門的學習、生活費用大約在10萬元以下,最大的開支依次為:學費、住宿費、伙食費。

3. 內地生的學習能力較強,絕大部分能較快適應澳門的學習、生活環境,學習成績在中等或中等以上。但由於澳門高校的專業選擇面狹窄,造成內地生的專業較為單一,理科生很少,學"商務與管理"的占53.9%,可能會造成今後擇業的困難。

4. 內地生在社會融入方面有一定的困難,語言成為內地學生融入澳門社會的最大障礙。內地生社交圈狹窄,澳門的社團文化對他們的影響極為有限。

5. 內地生基本上是獨生子女,絕大部分年齡在18-20歲之間,遠離家庭,獨立生活,對於處於青春期的學生,他們會遭遇不同方面的困擾,若果他們不能很好地處理這些問題,將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並可能發生一些極端事件。在本澳和香港就讀內地生均已發生自殺、離校出走等事端。就調查情況看,在澳門內地生75.5%的人有時或經常會感到"孤獨無援、苦悶煩躁",卻難有宣泄排解、傾訴求助的渠道,心理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調適和解決。

 

根據調查分析,有關研究人員建議:

1. 在澳學習內地生已成為數量逐年遞增的大學生群體,有關機構和社會各界不應把他們作為一個邊緣群體予以忽視,而應予以足夠的關注和關心。政府教育、青年部門應制定相關措施,學校和有關社團應組織開展對他們有吸引力的活動,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在澳學習、生活環境,熟悉澳門、了解澳門、融入澳門。

同時,政治和高校應加大對學生如獎學金等的激勵力度,對來自內地貧困地區的優秀學生采取扶助措施,直至提供全額獎學金。

2. 隨著澳門勞動力市場的逐步開放,在澳內地生將是澳門未來人才市場的潛在資源。相對來說,內地生有較高的基礎素質和學習能力,對內地情況熟悉,對澳門環境也不陌生,相比普通外勞有不可比擬的優越性。澳門可以參考國外和香港的做法,對外地大學生兼職和對願意留澳工作的外地學生提供一定的彈性空間。只要相關法律作適當調整,社會包容度提高,將會給澳門社會增加新的力量。

3. 在澳就讀內地生和在內地就讀澳門生都是促進澳門和祖國內地民間交流、增加互信的不可或缺的力量。澳門回歸後,澳門居民的國家認同感、民族認同感在增強,民間交流的作用潛移默化、根深蒂固,五千多內地生通過同學、親戚、朋友網絡,使更多的澳門人認識了祖國內地,也使更多的內地人認識了澳門。民間的這種友情、親情、感情的增加,會化解很多陌生感,使兩地居民產生更多的共識。因此,中央政府和澳門政府應鼓勵並促進兩地學生的交流,積極解決交流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4. 本次調查發現,內地生課餘活動比較單調,基本以上網、看書為主,社交圈子狹窄。有關社團和學校可以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活動,幫助內地生盡快融入澳門社會。如幫助他們掌握粵語,加強溝通能力;組織一些交流訪問、社會服務、義工、講座、慈善活動等,吸引他們參加本澳愛國社團的活動。

5. 重視內地生的心理狀況,學校和有關社團可考慮建立求助熱線,開展心理輔導,正確啟發和引導他們學會如何處理各種壓力,緩釋調整情緒。

About This Post
Posted by admin on 三月 11th, 2009 and filed under 大學生.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Both comments and pings are currently closed.

1 Response for “澳門高校內地學生狀況調查研究報告”

  1. Ica 說道:

    您好!
    本人是一名碩士生,正從事一份有關澳門高等教育的研究,想請問此份報告中提及"2005 / 2006學年在澳門就讀的內地全日制學生已達4646人",但本人參考了高教辦的2005/2006學年報告,當中在本澳高等院校中註冊的內地學生人數只有1475人,與4,646人相去甚遠。不知此份報告中的有關數字是參考何處的?

    如蒙指正
    不勝感銘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