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大學生 澳門青少年研究
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entries filed in: 大學生 澳門青少年研究
大學期間是青年世界觀、價值觀養成的重要階段,也是獲得專業知識、豐富人生閱歷的重要階段。大學期間的學習與能力培養、科學訓練,是每個大學生未來職業技能儲備和人生發展的基石。如何進行生涯規劃,選擇大學和專業,樹立職業發展目標,往往是人生中最為關鍵的抉擇之一。生涯規劃,是指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價值觀、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並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計劃和實施途徑。研究人員認為,青少年(包括高中階段和大學階段)生涯規劃的明確性,關係到他們在大學期間的學習、生活、人際交往、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質量和滿意度,更對其畢業後的人生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詳細報告: 澳門大學生的大學生活與生涯規劃相關性调查报告2018
Written on 五月 21, 2018 | Posted in
大學生,
澳門青少年研究 |
迴響已關閉
學以致用,知而後行。大學生完成學業後必將步入職場和社會,關於未來事業發展的願景和規劃也是每個大學生所面臨的必然课题。近年來,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前行,本澳與內地、周邊區域的經濟協行融合,社會行業日益多元,職業分工更趨細化,為本澳大學生的未來事業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和創業機會。於此同時,受各方影響,本澳大學生在未來事業發展的意向上也有了新思考和新變化。因此,了解本澳大學生的自我定位和職業生涯規劃,洞悉本澳大學生的事業發展意向,對於本澳政府關於青年就業與發展工作的實施和開展就顯得重要。 詳細報告: 澳門大學生事業發展意向調查報告2017
Written on 五月 21, 2018 | Posted in
大學生,
澳門青少年研究 |
迴響已關閉
語言能力、獲取和應用資訊的能力、以及就業能力是評價大專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澳門大專學生語言、資訊、就業能力自我評價調查”由澳門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主辦、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承辦,於今年3月至5月開展。 本地調查研究對象為本澳大專學生,本次調查通過進入本澳10所高校調查的方式,共收回問卷1,510份,其中有效問卷1,409份。
Written on 一月 8, 2014 | Posted in
大學生,
澳門青少年研究,
青少年調查 |
迴響已關閉
本次調查於2012年10月5日開始,至10 月11日結束。調查對象為在本澳高等院校就讀之內地學生。其定義為: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及《往來港澳通行證》,就讀於澳門特區政府認可的高等院校之全日制學生。
Written on 九月 11, 2013 | Posted in
大學生,
青少年調查 |
迴響已關閉
在臺就讀澳門學生調查報告
Written on 八月 12, 2010 | Posted in
大學生,
澳門青少年研究,
青少年調查 |
迴響已關閉
研究人員總結出以下幾項主要的研究發現: 1. 澳門大學生整體來說對國家的認同感比較強。澳門過往的殖民地歷史對大學生的國家認同感有一些影響,但影響不大。 2. 澳門大學生整體來說似乎對民族的認同感低於對國家的認同感,其原因可能和澳門大學生的構成成分較為復雜有關,當然此結論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3. 七成以上學生希望中國統一,接近七成學生反對台灣獨立,接近六成學生在回歸紀念日及中國國慶日會感到高興,反映出澳門大學生整體來說對國家的主權及領土完整有強烈的認同。 4. 澳門大學生整體來說對加強國情教育持正面及積極的態度。 5. 澳門大學生整體來說對"保障國家安全"及"反對恐怖主義"立法持正面及積極的態度。 6. 不足五成受訪者表示"澳門基本法"對其重要,反映本澳基本法宣傳在大學生中的工作做得不足,有進一步努力的空間。 7. 大學生們對澳門社會有較高的期望,當中引起的不滿也可能影響他們對澳門社會的認同。 8. 大學生們對內地的負面事件,如"毒奶粉"事件並不是單純指責,而是有七成以上受訪者為此感到羞恥,顯示出大學生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一份子及對事件願意承擔一定的群體責任。 9. 九成以上受訪者關心中國汶川大地震的災民,反映出大學生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一份子及對同胞有所關心和承擔。
Written on 三月 11, 2009 | Posted in
大學生 |
迴響已關閉
根據以上的分析,研究人員總結出以下幾項主要的研究發現: 1. 近年來在澳門學習內地生人數呈逐年急劇上升趨勢,這說明澳門高校對內地學生的吸引力在增加。據有關高校反映,內地生的生源質量也在逐年提高,澳門高校不再是內地落榜生的選擇,不少內地優秀學生也願意選擇到澳門讀書。這與本次調查的結果一致。其主要原因是,澳門的國際知名度逐步增強,內地生希望"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和"由澳門走向國外深造"的願望強烈。 2. 在澳內地生以城市學生為主,來自改革開放較早、經濟較為發達的沿海省市。大部分學生為中等及中等以上收入家庭,經濟條件較好。每個內地生在澳一年的學習、生活費用大約在10萬元以下,最大的開支依次為:學費、住宿費、伙食費。
Written on 三月 11, 2009 | Posted in
大學生 |
迴響已關閉
一、前 言 1. 研究背景 近年來,在澳門高等學校攻讀學士、碩士學位的內地學生逐年增多。據澳門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提供的數據,2005 / 2006學年在澳門就讀的內地全日制學生已達4646人。約占澳門高校全日制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澳門科技大學有3000多人,澳門大學有1000多人,澳門理工學院有200多人,其餘的分佈在旅遊學院、澳門鏡湖護理學院等其他高校。 隨著澳門和內地經濟、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兩地的人員交往和流動愈加頻繁。在澳門的內地生作為澳門城市居住居民的一部分,既受到這個城市的熏陶,也或多或少地影響著這個城市。對於在澳門高等學校內地生這個特定群體的狀況、意願和發展趨勢,應該予以足夠的瞭解、關注和引導。但是有關機構和澳門各界對於有關在澳內地學生的生活、學習、發展等各方面的數據瞭解非常有限,對於希望掌握有關變化的機構、學校和社會各界,深感不便。 受社會文化司、澳門基金會的資助,澳門青年研究協會、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開展了《在澳門學習內地生狀況調查》研究,以填補這個重要的資訊缺口;同時向各界揭示在澳內地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成長發展的面貎,總結他們的總體情況及展望未來的發展趨勢。
Written on 三月 11, 2009 | Posted in
大學生 |
1 comment
近年來本澳青年婚育狀況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擇偶標準趨於務實,擇偶方式體現出越來越強的自主性,性開放從表層走向深層。他們既注重婚姻的穩定性、更注重婚姻的質量,對婚外戀的態度既表現出極鮮明的傳統性、又體現出寬容趨勢等。 本澳大學生由於其所受教育程度較高,對生活的認知有別於其他青年群體。在婚戀及生育觀上,其價值取向也呈現出自身的特點,越來越成為社會婚戀生態中引人注目的指標。 由社會文化司、澳門基金會、澳門霍英東基金會資助,澳門青年研究協會、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開展了澳門大學生婚育觀調查研究,不僅對於這部分青年群體的婚育問題具有直接的現實的意義,而且對於政府有關機構相關政策的制定,也將提供較為可靠的依據。
Written on 三月 11, 2009 | Posted in
大學生 |
迴響已關閉
當今的世界是一個複雜多變的、更富有挑戰性的世界,精神壓力對人們的困擾日益嚴重,已成為各國心理學研究的熱門課題,研究領域逐漸由企業轉移到教育、社會福利等行業,對大學生精神壓力問題的研究也廣泛開展。隨著澳門經濟的高速發展,澳門市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變遷、生活節奏加快、競爭加劇,使人們心理上承受的壓力比以往任何時代都大。再者,大學生多具有肩負自身及家庭的高期望,容易使心理情緒甚至行為方面發生不適應。 壓力的定義最早由Selye提出,他指出一切外來的刺激都可帶給人們心理壓力,壓力的來源主要可分為挫折、衝突、壓迫三個基本類別。壓力是引起心理障礙的一個重要原因,它體現了不尋常的刺激性事件;壓力也會導致人們生理或心理方面的反應,這些反應與人們所面臨的刺激事件有關。
Written on 三月 11, 2009 | Posted in
大學生 |
迴響已關閉